古运河边的吴承恩故居――淮安访古

  古运河边的吴承恩故居

  ──淮安访古

  平生不肯受人怜,喜笑悲歌气傲然。

  小院朝扃烧药坐,高楼春醉戴花眠。

  黄金散尽轻浮海,白发无成巧算天。

  孤鹤野云浑不住,始知尘世有颠仙。

  这首名为《赠沙星士》的诗,反映了诗人傲视人生、淡薄功名的生活态度。这首诗,读过的人恐怕不多,但它的作者却众所周知,他就是小说《西游记》的作者──吴承恩。

  吴承恩(1504-1582)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、射阳居士。先世为涟水(今属江苏)人,后徙居山阳(今江苏淮安楚州)。

  曾祖吴铭,为余姚训导;祖父吴贞,任仁和教谕;父亲吴锐,四岁丧父,由母梁氏领取到山阳故土居住。吴承恩乃庶出,自幼聪明过人,熟读诗书,所作诗文,颇受乡人赞赏。遗憾的是,他时运不济,科场屡屡失利,直到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)方才补得“贡生”。十年后,肄业于南京之南监,故而潘埙《淮郡文献志序》称其为“太学吴子汝忠”。直到63岁才得以进京候选,补得个浙江长兴县丞的小官。县丞在明代属正八品,与主簿“分掌粮马、巡捕之事”《明史?职官志四》)。因而,吴承恩仕途很不得意,只做了一年半的县丞就因征粮之事得罪地方豪族,遭受诬陷,被撤职罢官。从此,他看透官场上的种种丑恶现象,便绝意仕途,返回故里。仕途的不幸却是文学史上的大幸。辞官归里后的吴承恩便有了更多的闲暇,开始广泛搜集素材,在他的书斋“射阳喉”中潜心创作,终于完成了这部驰名中外的不朽的长篇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。1582年,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,死后被葬在楚州城南的二堡村。

  1982年,吴承恩逝世400周年之际,首届《西游记》学术讨论会在楚州召开。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、学者汇聚一堂,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小说家。与此同时,楚州区(当时是淮安市)政府为了迎接这个纪念日,拨专款重新修复了吴承恩故居和吴承恩墓。

  我第一次游览吴承恩故居是在15年前,当时印象并不深刻。凡是到楚州去的游人有几处景点是必去的,周恩来故居,汉韩侯祠,以及吴承恩故居。

  吴承恩故居位于楚州古城西北郊的河下镇打铜巷内,游人前往很不方便。当时我是陪同朋友一起去的。印象最深的是吴承恩塑像两边悬挂着的、由江苏籍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先生书写的挽联:“伏怪以力,取经唯诚。”当时觉得这挽联有点词不达意,想如果这挽联用在唐僧师徒身上比较合适,用在吴承恩身上似乎不大妥贴。这个疑团直到10年后再访吴承恩故居时才得以解开。

  读过关汉卿杂剧《窦娥冤》的人,一定知道故事的发生地点──山阳县,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楚州区。楚州是座古城,古运河依诚而过,这里乃名人辈出之地,可谓人杰地灵。汉代有“兴汉三杰”之一的韩信,汉辞赋家枚乘、枚皋,唐代有诗人赵嘏,南宋有抗金女英雄梁红玉,明代有吴承恩,清代有扬州八怪派画家边寿民,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关天培,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……另外,像李白、白居易、刘禹锡、苏轼、杨万里、关汉卿、施耐庵、刘鹗等著名文学家都曾游历、留居过此地,并留有许多文学作品。苏轼撰有《淮上晓发》一诗:

  淡月倾云晓角发,小风吹水碧鳞开。

  此生定向江湖老,默数淮中十往来。

  此诗乃东坡途经淮安时所作。诗中描摹的淮上风光,的确令人心驰神往。再如萨都剌《题淮安壁间》诗云:

  鱼虾泼泼初出网,梅杏青青已著枝。

  满树嫩晴春雨歇,行人四月过淮时。

  这首诗描绘的景致更加让人陶醉。吴承恩和他的《西游记》则又给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添加了浓浓的一笔。

  《西游记》里出现的某些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,其实在淮安所处的苏北一带早已经流传。《太平广记》四六七引《古岳渎经》载:“……淮涡水神名无支祁,善应对言语,辨江淮之浅深,原隰之远近,形若猿猴,缩鼻高额,青躯白首,金目雪牙,颈伸百尺,力愈九象,搏击腾踔疾奔,轻利倏忽,闻视之不可久。”这个名叫无支祁的怪物,直到清代刘献廷的《广阳杂记》中仍有记载。这个无支祁的形象便颇似《西游记》里的孙悟空,它为吴承恩的创作提供了借鉴。

  唐僧出世的故事在明代淮安一带也流传甚广。明初杨讷《西游记》杂剧第一本第一出,陈光蕊自报家门,称自己是淮阴海州弘农人,妻殷氏乃殷开山之女。这一说法与清刊本小说《西游记》第九回的介绍正好相符合,这就说明,明以前有关唐僧的故事在淮安一带就已有流传,吴承恩出生于淮安,从小就接触这些传说,以后依据这些传说创作出《西游记》也就成顺理成章的事了。

  有了对吴承恩的了解和对《西游记》的重新解渎,当15年后的今天笔者再临楚州古城时,感受自然与前大不相同。

  走近吴承恩故居,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的匾额:“吴承恩故居”几个大字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令人赏心悦目。故居的整个院落为前后两进的宅院,院落不大,却也别致。正室的右侧有一个小房间,乃吴承恩当年的书斋,著名的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就诞生于此地。此书斋名曰“射阳喉”,

  原是明代辛丑年状元沈坤亲笔手书,惜今已不存;现在悬挂于斋门上的乃由赵朴初所书。进入厅堂,首先看到的是根据吴承恩脑颅复原的半身塑像,那清瘦的面庞,深邃的目光,让人油然想起《赠沙星士》的首联:“平生不肯受人怜,喜笑悲歌气傲然。”而塑像两侧悬挂着的依然是萧娴手书的“伏怪以力,取经唯诚”。我想,萧先生的用意应该不仅仅在指《西游记》本身,更着重的是吴承恩的人生品格:喜笑悲歌气傲然。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的那种桀骜不驯、傲视一切的叛逆精神不正是“射阳山人”自身的写照吗?

  陈列室里除了塑像外,还有大量的珍贵资料和文物。《西游记》的古今中外版本应有尽有。而一个版本却只有楚州才有,那就是一块刻有“荆府纪善”字样的朽木板,这块板的旁边还放着一只碗和一只瓦罐。

  据介绍,这块木板原来是吴承恩墓穴中的棺材板,而碗和瓦罐是墓葬中现存的仅有的葬品。当我问清现在吴承恩的墓址在城南二堡村时,便决意去看一看。

  到了二堡村,一片葱翠的松林前矗立着一正两侧的牌坊,上书“吴承恩之墓”。牌坊里有几个土坟,坟前树着墓碑。吴承恩的墓在他父亲的墓“明吴菊翁之墓”的西侧。可我知道,如今这墓里几乎没有东西是属吴承恩的了。令人欣慰的是吴承恩的清贫造就了他的巨著,他的巨著又使他千古传名。假如当初他仕途显达的话,也许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部巨著,淮安也少了一位名人,而中国也就少了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神话小说家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